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汉方药对中医药的启示

杨汀 理法方药 2023-07-01

一般认为日本汉方药源自中国的中医药,但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特色。尽管80%日本汉方药材从中国进口,但在栽培指导和质量管理、国际化路线等方面不乏值得中国中医药借鉴之处。其面临的课题或也是中医药需要面对的。并且,汉方药谋求开拓中国市场以及中日韩传统医学合作的前景也值得关注。日前,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日本知名汉方药企业和相关领域专家。

质量管理非常严格

密封玻璃瓶装的近600种汉方药材整齐排列在会议室的展示橱窗中;咨询和配药室的情景则类似我们在国内中药房常见的那样——药剂师拉开一个个木质小抽屉,称量药材。这是位于大阪市、已有87年历史的汉方药企业栃本天海堂(以下简称栃本)。

据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会的统计数据,日本汉方药市场规模约2000亿日元(1日元约合0.07元人民币——本网注),其中面向医疗的比例占80%至85%;面向大众,即可以在一般药店买到的,占15%至20%。栃本是日本屈指可数的少数几家拥有栽培生产、进出口渠道、销售渠道等整个汉方药产业链的企业。早在1963年,该公司就被指定为日中友好商社。包括医药巨头武田制药在内,很多制药企业都通过栃本从中国进口汉方药材。

栃本现有员工约150人,在京都福知山和柏原有药材栽培地和加工厂,在中国浙江、老挝也拥有合资公司,从事汉方药材栽培和加工。“至今日本的汉方药材80%仍依赖从中国进口。”董事长栃本和男告诉记者。年过八旬的他如今已退居二线,他的儿子担任社长,是第三代经营者。

谈到日本汉方药的质量评定和管理,栃本和男流露出自豪的神色。“合格的药材一是要有足够的成育年限,即栽培和收获不能操之过急,二是要严格对质量把关。产地的气候风土、栽培过程、加工方法不同,药材品质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我们根据日本药典制定的标准和常年鉴别药材积累的经验,借助理化学评定方法来管理品质。”他拿出一本16开铜版纸彩印、近500页的《栃本天海堂创立60周年纪念志》。里面除了介绍公司历史,都是有关中药药材的详细图文。栃本和男指着照片说:“这是通过显微镜拍摄下来的药材原植物内部形态照片,是我们创业以来积攒下来的宝贵财富。”而作为业界准则的日本药典,指的是日本厚生劳动省根据药品和食品卫生审议会的意见制定的医药品基本标准。其中,对药材品质规定的主要分析项目包括,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成分组成比较管理、挥发性成分含量测定等四大项,以及残留农药、微生物检查等。

“无论是日本本地栽培,还是本公司在海外栽培或准备进口的药材,都要进行这些分析。”栃本医专部课长宫岛雅也说,“日本尤其重视农药污染问题,不但在栽培或进口时对残留农药含量进行把关,检测合格以后还会进行残留农药管理。此外还需要进行微生物检查,通过杀菌设备对药材和粉末加工品进行微生物试验,如生菌数试验、大肠菌群试验、特定微生物试验等,再进行灭菌管理。”

栃本天海堂的配药室(杨汀 摄)


汉方药面临两大课题

根据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会的统计数据,2016年日本汉方药市场规模约为1626亿日元,当前约为2000亿日元,汉方药市场规模增长稳定。《日本经济新闻》前编委山形健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疗机构越来越多地将汉方药作为处方药使用;消费者对汉方药的理解也在加深。但日本汉方药发展面临几大课题:一是熟练运用汉方医学知识的医生还不多;二是业界致力于扩大汉方药列入医疗保险用药的范围,但医保用药价格不断降低,汉方药成本却无法降低。

山形说,在日本并没有“汉方医”这一行医资格,也就是说作为“汉方医”行医或开汉方药处方,都需要通过政府组织的西洋医学考试,获得医生资格,药剂师也是如此。通过西洋医学考试,同时还需要学习汉方的知识,难度非常高。因此在日本真正掌握西医和汉方两者的医生很少。虽然日本的医生越来越多地开具汉方药成药,或者在西药之外开具汉方药作为辅助,但实际上他们对汉方药使用并不熟练。

记者在公立医院和私人诊所就医时也发现,对于肠胃、皮肤过敏等疾患,医生会询问是否接受汉方药,同时会查阅类似医药品字典的资料来确认,不像开西药时那样成竹在胸。

另外,虽然目前汉方非处方药和汉方保健食品也在增加,但医疗用药,即处方药仍是汉方药市场的主要部分。而在日本,除新药以外,医疗用药价格在不断降低。山形介绍说,在日本,医疗用药价格与医疗保险联动,每两年改定一回,基本上每次非新药都会降价。大制药公司主要生产西药,并通过开发新药及其销售来覆盖药价降价。汉方药则几乎没有新药开发,基本都是老配方,但每次改定后也得下调价格。而药材或原料价格不断上升,因此汉方药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

对中国市场的期待与警惕

由于扩大日本国内市场,日本汉方药界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尤其是汉方药的源头中国。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会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的中药市场规模约为15万亿日元。该协会认为,与日本一样,中国老龄化也在加剧。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增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带来的生活习惯病也在增加,西药和中药市场都将持续增长。

日本汉方药巨头津村株式会社就是进军中国市场的“排头兵”。2018年,津村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在深圳设立了合资公司和中药分析研究中心。津村高层在接受日媒采访时表示,此前他们也面向中国销售颗粒汉方药,但销量规模只有几千万日元。未来希望能够运用合作方的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平台,瞄准预防医疗市场。同时他们认为,日本汉方药的栽培、采摘者指导体系和品质鉴定、管理体系可以为中国提供借鉴,提高中药的品质和稳定性。

但日本汉方药业界也表达了一种警惕,即中国致力于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申请将中医学的用语、治疗法、资格认证、药材生产方法推广为国际规格,这可能导致日本汉方药成为“旁流”而不得不改变标准。山形认为,这种关于标准、规格和知识产权的担忧不仅是针对中国。“世界医药和化工巨头,如美国杜邦、孟山都、德国赫斯特等都在对各种植物进行基因解码和专利申请。作为汉方药来源的植物也可能成为其对象,甚至是基因编辑对象。基因解码或植物种子等一旦被申请专利,其他国家或企业使用将面临高昂成本。”山形说。【参考消息网8月21日报道(文/杨汀)】


推荐阅读


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总书记开出这些“药方”


习总书记把舵定向,铺就中医振兴路


人民日报: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人民日报新论:以“大健康体系”助力美好生活


理法方药学术

分享中医药资讯

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中医工作者都在关注的平台

等您/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